贵州理工学院在哪里
一、贵州理工学院在哪里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贵州理工学院地址在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蔡关路1号,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省属本科理工院校,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二、贵州理工学院介绍
贵州理工学院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教育部、贵州省委省 *** 的大力支持下,应 *** 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 ***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于2011年7月启动创建,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筹建,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原贵州工学院、贵州工业大学校址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体,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理工类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6年4月起,正式获批留学生招收资格。2017年1月,获批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8月,作为轮值主席单位和永久秘书处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联盟”。
学校地处祖国西南的避暑之都—贵州贵阳,拥有两个校区。主校区坐落于贵阳西南阿哈湖畔的蔡家关,占地866.7亩,学习生活环境优雅,教学科研设施完善;新校区坐落于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占地约1757亩,之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现有教职工863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4人,省 *** 特殊津贴1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1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贵州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2人,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2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4人;正高职称79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7人),副高职称376人,博士222人,硕士455人。
学校本着“高起点、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和“立足贵州、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秉承“知行至善、厚积薄发”的校训和“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保障质量、培育特色”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国家及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人才培养是根本、学科建设是龙头、队伍建设是关键、体制机制改革是动力”,走“特色创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设置17个学院,2个基础教学部门,33个本科专业,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联合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1465人,在校留学生207人。拥有多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培育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创新创业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为区域内一流培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获批为省级重点支持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批为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化学工艺”获批为省级重点支持培育学科等;并按照“学科—专业—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思路,重点打造“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新材料开发与利用”“航空宇航与智能制造”3大优势特色学科群。“资源勘查工程”获批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批了“航空新材料与焊接技术”、“果酒酿造工程技术”、“能源化学转化新材料”3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获批了“重金属原位调控与生态修复创新团队”“智能优化与数据挖掘团队”“隐伏矿床勘测团队”等贵州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绿色过程工程人才基地”和“贵州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人才基地”被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为省级人才基地。
学校获批成立了贵州省“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建设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健康智造众创空间”和贵州省“贵州理工学院院士工作站”“贵州省特种功能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电力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轻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了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磷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岩溶工程地质与隐伏矿产资源特色重点实验室”“氟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高质量建设了“高密度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两大公共科研平台;“工程训练中心”被列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贵州工业发展研究中心”被列为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跟北京理工大学是什么关系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以北京理工大学为办学主体2019贵州省大数据职称,是其重要延伸和战略组成,下设有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航空学院、材料与环境学院、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民商法律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数理与土木工程学院、布莱恩特学院、中美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荣誉学院、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等18个专业学院(教学部)。
学校有统招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6万余人,毕业生5.4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在珠海当地就业率持续保持在24%左右,过半毕业生在珠海、广州和深圳就业。
扩展资料
2004年5月8日,经教育部批准,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正式成立。2013年,学校顺利通过教学状态评估。2016年10月25日,学校入选广东省首批普通高校本科转型试点高校。
截至2015年10月,学院有教师1345人,其中专任教师1145人,校外聘请教师400人,高级职称388人,占专任教师2019贵州省大数据职称的34%;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929人,占专任教师的81%,其中博士学位341人,占专任教师的29.7%,具有硕士学位的588人,占专任教师的51.3%。学院从校本部聘请2019贵州省大数据职称了35名知名教授担任相关专业学院 *** 院长和学科带头人。19名专家教授受聘为广东省科技特派员,5名教师被纳入“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培养对象。
参考资料: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校情总览
贵州民族大学教务处 ***
一、贵州民族大学教务处联系 *** 和联系方式
贵州民族大学教务处联系 *** 为0851-83610471、0851-83612249、0851-83612249,该校联系地址为广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贵州民族大学教务处、邮编为550025。
二、贵州民族大学简介
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 *** ,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 *** 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也是接收中国 *** 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贵安新区,占地面积共2825亩、校舍面积共73万平方米。学校有纸质图书214万册、电子图书115万册、数字资源33TB、电子期刊1.6万种。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71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80人(其中二级教授13人),副高职称人员56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02人,硕士学位人员809人,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431人。其中,有国家“*”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省 *** 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近百人。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722人,另有合作办学独立学院本科生11013人。自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10万余各级各类人才,成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各行业和学科领域的骨干力量。
经过67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工学为主要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商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民族医药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等19个学院;设有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等管理与教学机构;设有合作办学独立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建有信息与数据中心、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训练中心、图书馆、学报等教学辅助单位。
学校目前设有74个普通本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2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研究生工作站。国家级建设平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3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有3个区域一流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3个区域一流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区域一流课程群;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2011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有2个区域一流师资团队,5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设有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院、贵州民族艺术研究院、贵州山地旅游与民族经济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水书文化研究院、法学研究院、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院、民族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茅台镇酒文化研究院和“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民族文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另外,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贵州省苗学会、贵州省布依学会、贵州省侗学会、贵州省彝学会、贵州省土家学会、贵州省仡佬学会、贵州省水家学会、贵州 *** 学会等9个省级民族学会及其研究机构均挂* 我校,形成了较强的民族民间文化与民族问题的研究矩阵。
近五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1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86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奖78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12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及核心期刊论文1288篇,出版专著206部。
2022赫章县人才工作要点
各乡镇 (街道)2019贵州省大数据职称,各部门,妈姑矿区社区管理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县属各国有企业,各民营经济组织:
根据《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22年职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全面推行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应用有关事项的通知》(黔人社通〔2022〕80号),《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22年职称工作的通知》(毕人社通〔2022〕102号)精神,现就做好2022年全县职称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确保职称制度改革政策落地落实
(一)落实职称评聘支持政策。根据《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支持毕节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黔人社办发〔2022〕1号)精神,在开展各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作时,对距离退休不满3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不占单位岗位职数推荐评聘2019贵州省大数据职称;单位无空岗的可以每年推荐1人评聘。
(二)强化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人社通﹝2021﹞114号),以支持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为重点,将贯通领域增加至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支持高技能人才取得经济、会计、统计、审计、翻译、出版、通信、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
(三)完善管理制度。各主管部门应结合本地、本行业、本单位实际,加强职称评审制度建设,完善本地、本行业、本单位相关管理制度,细化工作要求,规范申报流程,明确工作责任。
(四)加强管理服务
1.严格执行职称评审管理规定。对未依法履行审核职责的申报人所在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将违反评审工作规定、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的申报人纳入职称评审信息系统诚信档案库,三年内不得申报评审,已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撤销任职资格。
2.强化申报审核主体责任。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要充分发挥管人用人主体作用,强化对职称评审工作的管理,加大职称评审政策宣传力度。用人单位要负责指导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通过职称评审系统上传申报材料。按照“先审核把关再扫描上传”的原则,申报人填写“个人诚信承诺书”,用人单位出具“单位诚信承诺书”,申报人提交的所有材料均需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审核,由审核人签署“与原件相符”字样、签名并加盖审核单位公章,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负责。
3.提升职称工作业务水平。我局接受职称工作政策业务咨询和职称评审信息系统操作咨询,着力提升各主管部门职称工作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需了解职称申报评审政策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关注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重点领域信息”专栏()。
二、夯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
聚焦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薄弱环节和现状,继续实施国家和我省面向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职称政策,切实做好各项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稳定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激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一)做好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副高级职称评审认定工作。
(二)根据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将原“9+3”地区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政策的适用范围,调整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有关事宜按照省人社厅另行通知为准)。
(三)准确把握“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期间的工作成果和取得成效可视同本专业业绩成果”的要求,服务基层期间取得的表彰、奖励可视同本专业表彰奖励,服务基层的日常工作可折抵本专业工作量。
三、扎实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应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社部令第25号)规定,积极主动参加继续教育。
(一)督促专业技术人员常态化参加继续教育。各主管部门、各单位要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提供平台、创造机会,结合业务工作实际,适时举办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同时,督促专业技术人员依托继续教育基地等自主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时,要紧扣服务高质量发展、本地产业发展主题,把安全、质量、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大数据、大生态等方面知识纳入培训内容,采用线上线下多形式、多渠道扎实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二)开展好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育。各主管部门、用人单位要为专业技术人才外出培训创造条件,积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围绕主攻“四化”的目标,我局将积极会同相关行业部门,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有针对性地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级专题培训班,培养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
(三)参加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学习。2022年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以“乡村振兴战略”“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诚信体系建设”为重点,专业技术人员可在“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学习、测试。
(四)202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认证。2022年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验证分两个批次进行认证。之一批次安排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25日止,主要面向2022年需申报职称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第二批次时间另行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需经我局考核奖惩任免专技管理股认证。
四、全面推行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应用
在总结2021年职称评审信息系统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起在全部职称系列、所有评委会推行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应用。2022年度我县职称申报评审严格按《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全面推行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应用有关事项的通知》(黔人社通﹝2022﹞80号)的规定进行,申报评审工作依托“贵州省人才人事综合业务管理服务平台”(网址:)开展。
(一)建立单位账号和个人账号。各主管部门需于2022年6月25日前主动联系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考核奖惩任免专技管理股建立账号后,为用人单位建立账号,用人单位为申报人建立账号。各主管部门要严格账号权限管理,完善工作审批流程,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做好信息系统应用后的风险防控工作。
(三)职称证书线上核验。各单位要按照省人社厅要求,做好职称信息历史数据采集、校核和系统录入工作,分阶段实现我省职称证书在线核验。我局将根据省人社厅的统一部署和时间要求,适时进行工作调度和督促,通报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
(四)强化系统应用推广。各单位要加大对职称工作政策和信息系统应用的宣传力度,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时间节点、操作流程等。各主管部门要积极指导、帮助用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做好职称申报的各项工作。在信息系统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我局或系统技术支持部门联系反馈。
五、认真做好相关各项工作
(一)我县高层次急需引进人才“绿色通道”职称评审、基层副高级职称评审认定依托相应系列评委会一并开展,不再单独行文,各环节时间节点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全面推行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应用有关事项的通知》(黔人社通〔2022〕80号)明确的相应系列各环节截止时间为准。
(二)2022年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任职年限(工作年限)终算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为“不合格”的,在职称申报评审中,该年度不计入任职年限(工作年限)。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好不好?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还不错,学校师资力量雄厚,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总体而言不错。
据2021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79余万平方米;下设5个专业教学部和2个公共教学单位,开设20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1100余人,教职工496人。
2021年5月1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经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并经党组会审议,拟同意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转设为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举办者变更为“贵州捷星慧旅航空空乘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办学性质为民办。
学校特色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自集中组建以来,努力以创新的思路、规范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的服务开展工作,本着培养综合型、应用型合格人才的办学目标,努力打造一专多能、一专多证,综合素质较高,动手能力一流,适应能力抢眼的应用型人才。
注重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经过艰苦努力,在教学、学生、管理各项工作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黔南师院附中是公办吗
是的
一、附中的办学历史沿革
据都匀文史资料记载,民国25年(即1936年),由时贵州省 *** 决定,将都匀中学(都匀一中前身)改名为省立都匀师范学校(校址为现附中新校区),学校设中师部、简师部、初中部和小学部(后改名附小)。附中的办学历史由此开始。
1945年,都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迁至贵州省都匀市培育巷(附中老校区)。
1950年都匀解放后,经都匀专署决定,将都匀师范附属小学改名为城关一小。
1953年,为方便师范学校学生实习,城关一小复名都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1980年,都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更名为黔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开办初中和小学教育。
2000年4月,三校合并成立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01年,黔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学更名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简称附中),并沿用至今。
2005年,附中调整为正县级单位,办学定位为实施高中、初中学历教育。
2018年2月26日,黔南师院附中隆重举行新校区揭牌仪式,至此,历经82年,附中重回到了东山脚下,回到了自己最初办学的地方,继续延续着自己的教育梦想。
二、师资及在校生情况
附中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79名,在校生1700多人,33个教学班。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顽强拼搏的师资团队,其中教授1人,省级特级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省级、州级、院级科研课题50余项,中小学高级职称教师25人,中级职称教师30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州级骨干教师2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占31.6%,中学一级教师占37.97%;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6.4%,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92%。在国家、省、州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评比中,多人次获一、二、三等奖,不少教师承担着州教育局关于新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培训工作。附中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的探索,每学期都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师公开课,以点带面,全面研讨教学 *** ,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技能。近年来,学校选派了大批教师到国内教育相对发达地区培训学习,通过与外校交流来促进教师教研教改。
三、取得的成绩及学校未来发展方向
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学校致力于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现已开设了书画、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篮球、棋类、手工编织、写作、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合唱等课外兴趣班。每年组织开展校园艺术节、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得到丰富,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和展示,视野得到拓宽,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兴趣爱好和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附中学生低进高出的现象已逐渐显现,每年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升入省级示范性高中,他们正是借助附中的平台成就了飞翔的梦想,后来通过在高中学校的继续努力进入重点大学,甚至留学国外。学校连续八年荣获黔南州教育局颁发的优秀教学质量奖。
2012年,学校成为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2015年成为贵州省省级示范性高中都匀一中的“优质生源基地”,2016年以来,成为贵州省省级示范性高中都匀二中的“优质生源基地”、“贵州省教育大数据技术与教育数学院士工作站实验学校”、贵州省“国培计划”名师名校长工作坊坊主学校、贵州省“国培计划”乡村(初中)教师工作坊坊主学校、贵州省名师名校长发展中心——黔南分中心、“国培项目”影子学校。2020年,学校被评为贵州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基地校。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