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研究院需什么条件
1、由产学研多方共投共建,是共享权益、共担风险、紧密联系的独立法人实体。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有明确的研究开发方向,适应我省产业创新的要求,兼顾地方产业发展战略与前沿技术,符合国家及我省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从事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及其成果转化、产业化等工作。
3、依托单位应当掌握一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具有较强的行业辐射带动作用,科技投入能力较大,科技综合实力较强,能够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效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4、参与单位应当具备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在本行业或技术领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参与单位一般不少于3家。
5、有在国内拔尖的学科带头人及人才团队;从事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活动人员数占机构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60%。同时,人员的专业、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
6、有固定的科研场所、设施以及其它必需的科研条件。其中科研用房500平方米以上,资产总额500万元以上(软件类科研开发机构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上)。
7、产业技术研究院所在地保证连续两年给予不低于省级财政资金的专项资金匹配。
扩展资料
企业性质的资金很大部分来自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为企业持续发展服务。企业性质的研究院的研究机构(智库),但只是同名,不具教育性质,也无法取得学历证明。
*** 性质的资金来自国家拨款,研究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前沿的东西,为国家服务。研究院一般都不具体生产什么,只是研究和找到完成一件事的可行 *** :如某企业研究院在原料中加入一定量某稀土大大改善了磁性材料的磁性能,再如中物院激光研究所做出了激光摧毁卫星的理论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雅安市人民 *** -申请组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应符合哪些条件
贵州大学怎么样?
贵州大学是非常好的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637.61亩,另有教学实验农场985.37亩,图书馆藏书总量378万余册,电子图书366万余册。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及艺术学12类。
学校下设39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34437人,研究生13507人。现有在职职工4134人,其中专任教师28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36人,占比51.07%;具有正高级职称598人,副高级职称932人。
学校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部省合建高校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学科群2个、国内一流建设学科9个、区域一流建设学科7个;ESI全球前1%学科4个,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3‰和5‰;农业科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双万计划”一流专业总数84个,其中国家级5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
以上内容参考 贵州大学——学校简介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简介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05年,从贵州省农事试验场起,先后经历了贵州省农业改进所、省农业试验场、省综合农业试验站和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演变。院本部位于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欣社区,紧邻美丽的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下辖18个研究所、职工医院及附属中学,研究领域涵盖水稻、旱粮、园艺、油料、畜牧兽医、水产、茶叶、中药材、生物技术、土壤肥料、农业科技信息等30多个专业。经过一百余年的积聚与发展,现已成为全省唯一省级农业综合科研机构。
现有博士61人,硕士348人;正高职称105人,副高级职称人员378人;享受国务院、省 *** 特殊津贴的专家41人;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之一、二层次人员3人;贵州省更高科学奖2人;省核心专家4人,省管专家15人;拥有贵州省水稻、玉米、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肉牛首席专家。建成了13个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1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试验站,农业部重点学科群3个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和贵州省水稻超高产兴义试验示范基地。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已聘请袁隆平、刘旭、邓秀新、傅廷栋、陈焕春、向仲怀、荣廷昭、朱有勇、南志标等12位院士作为院士工作站驻站院士。
十一五以来,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800多项,其中40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973前期研究专项和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主持实施了贵州省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蔬菜、小麦和火龙果等7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获得成果700余项;育成并通过省级和国家审定的粮、油、蔬、花、果等作物新品种127个,其中,“金优785”和“黔两优2058”获农业部超级稻品种认定,获知识产权授权53项。
自育水稻、玉米、油菜、蔬菜、马铃薯新品种分别占全省种植面积的30%、80%、90%、21%、10%;主要粮、油、蔬、茶、薯等技术每年推广8000余万亩;家禽37万余头;水产养殖3.6万余平方米,粮食、油料、蔬菜、水果及畜禽产品等增产达60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22.9亿元,为贵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贵州理工学院教务处 ***
一、贵州理工学院教务处联系 *** 和联系方式
贵州理工学院教务处 *** 如下:教学建设科为0851-88210572、教务科为0851-88210571、考务科为0851-88349763、实践与教材管理科为0851-88210572、实验室管理科为0851-88210560等...
二、贵州理工学院简介
贵州理工学院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教育部、贵州省委省 *** 的大力支持下,应 *** 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 ***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对理工类应用型人才之需,于2011年7月启动创建,2012年3月教育部批准筹建,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在原贵州工学院、贵州工业大学校址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体,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公办理工类省属普通本科院校。2016年4月起,正式获批留学生招收资格。2017年1月,获批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8月,作为轮值主席单位和永久秘书处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东盟高校创新创业联盟”。
学校地处祖国西南的避暑之都—贵州贵阳,拥有两个校区。主校区坐落于贵阳西南阿哈湖畔的蔡家关,占地866.7亩,学习生活环境优雅,教学科研设施完善;新校区坐落于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占地约1757亩,之一期工程正在建设中。现有教职工863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4人,省 *** 特殊津贴1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1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贵州省百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2人,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象2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4人;正高职称79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7人),副高职称376人,博士222人,硕士455人。
学校本着“高起点、开放式”的办学理念和“立足贵州、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秉承“知行至善、厚积薄发”的校训和“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保障质量、培育特色”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国家及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人才培养是根本、学科建设是龙头、队伍建设是关键、体制机制改革是动力”,走“特色创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强责任、精技术、善管理、重实践、求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设置17个学院,2个基础教学部门,33个本科专业,与英国贝德福特大学联合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1465人,在校留学生207人。拥有多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培育专业、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创新创业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为区域内一流培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为省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获批为省级重点支持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获批为省级特色重点培育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化学工艺”获批为省级重点支持培育学科等;并按照“学科—专业—平台—团队”一体化建设思路,重点打造“大数据科学与技术”“新材料开发与利用”“航空宇航与智能制造”3大优势特色学科群。“资源勘查工程”获批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批了“航空新材料与焊接技术”、“果酒酿造工程技术”、“能源化学转化新材料”3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获批了“重金属原位调控与生态修复创新团队”“智能优化与数据挖掘团队”“隐伏矿床勘测团队”等贵州省普通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绿色过程工程人才基地”和“贵州省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人才基地”被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批准为省级人才基地。
学校获批成立了贵州省“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建设了国家级众创空间“健康智造众创空间”和贵州省“贵州理工学院院士工作站”“贵州省特种功能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电力大数据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轻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了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磷煤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特色重点实验室”“岩溶工程地质与隐伏矿产资源特色重点实验室”“氟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高质量建设了“高密度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两大公共科研平台;“工程训练中心”被列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贵州工业发展研究中心”被列为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贵州有哪些职业技术学校
1、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地址在贵州省都匀市绿茵湖产业园区,该校是经贵州省人民 *** 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通过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
2、阳白云区职业技术学校
贵阳市白云区职业技术学校是1986年经贵阳市人民 *** 批准创办的一所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的全日制公办学校,是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坐落在贵阳市白云区金园路,与白云公园毗邻,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
3、贵州福泉中等职业学校
福泉市中等职业学校(原贵州省福泉职业高级中学)创办于1983年,是中央职业教育计算机实训基地、省级重点职业学校、贵州省教育扶贫百校基地、省 *** 主抓“百校大战”项目学校之一、是州电大工作站、州农广校福泉分校。
4、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是2017年2月经贵州省人民 *** 批准、同年5月经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专科职业院校,由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学院的成立依托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60年的办学基础,是省委、省 *** 赋予的新使命、新职责和新任务。
5、贵阳新城职业学校
贵阳市新城职业学校是经贵阳市教育局批准成立培养各类经营管理和职业技能、技术为主的特色中专学校。贵阳市新城职业学校是集学校、公司、艺术团、民族文化交流、音像 *** 、培训中心为一体的发展集团;是劳动部就业实习指导教学实验基地;是中宣部、文化部表彰的“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百度百科-白云区职业技术学校、百度百科-贵州省福泉市中等职业学校、百度百科-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百度百科-贵阳市新城职业学校
贵州民族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贵州民族大学邮编是多少 贵州民族大学的邮编为550025,该校地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南段,是一所隶属贵州省人民 *** ,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
二、贵州民族大学简介
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 *** ,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 *** 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高校,也是接收中国 *** 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贵安新区,占地面积共2825亩、校舍面积共73万平方米。学校有纸质图书214万册、电子图书115万册、数字资源33TB、电子期刊1.6万种。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71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180人(其中二级教授13人),副高职称人员56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02人,硕士学位人员809人,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431人。其中,有国家“*”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省 *** 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近百人。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722人,另有合作办学独立学院本科生11013人。自建校以来,为社会输送10万余各级各类人才,成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各行业和学科领域的骨干力量。
经过68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工学为主要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预科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商学院、法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传媒学院、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民族医药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美术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等19个学院;设有预科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教育学院等管理与教学机构;设有合作办学独立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建有信息与数据中心、工程技术人才实践训练中心、图书馆、学报等教学辅助单位。
学校目前设有84个普通本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6个研究生工作站。国家级建设平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有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3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有3个区域一流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3个区域一流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区域一流课程群;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2011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有2个区域一流师资团队,5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设有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院、贵州民族艺术研究院、贵州山地旅游与民族经济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水书文化研究院、法学研究院、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院、民族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茅台镇酒文化研究院和“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民族文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另外,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贵州省苗学会、贵州省布依学会、贵州省侗学会、贵州省彝学会、贵州省土家学会、贵州省仡佬学会、贵州省水家学会、贵州 *** 学会等9个省级民族学会及其研究机构均挂* 贵州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职称我校,形成了较强的民族民间文化与民族问题的研究矩阵。
近五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1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86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1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奖78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12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及核心期刊论文1288篇,出版专著206部。
目前,学校已建设成为贵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基地、贵州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基地、贵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贵州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基地、贵州民族体育教学基地、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基地、法制与民族地区发展研究基地、贵州民族文化生态研究基地,成为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智库。贵州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职称我校积极开展并探索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和开放式办学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建设发展,为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新加坡、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校和港、台地区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合作办学、教师培训和科研合作。现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哈萨克斯坦、蒙古、泰国、马里、尼日利亚、加纳、卢旺达、孟加拉国、尼泊尔、塔吉克斯坦、乌克兰、赞比亚等23个国家留学生257人。
学校先后5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17次被中宣部、团中央和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大学生优秀志愿者服务队和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先后获全国‘三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校党委先后3次被评为全省先进党委,学校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贵州省文明单位、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贵州省‘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省优美校园、贵州省绿色大学。
学校历来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央有关部委、 *** 贵州省委、省人民 *** 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胡 *** 、 *** 、胡 *** 、 *** 、 *** 等同志先后到我校视察。 *** 同志来我校视察时,作了“发展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团结”的题词,并为我校题写校名;我校50华诞, *** 同志又为我校在内的全国几所民族院校共同题写了“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题词;胡 *** 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时亲自与我校师生在学校花溪校区共同植下“共青林”。
历经67年建设,贵州民族大学已发展成为贵州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型智库。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始终秉承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尤其是贵州(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办学宗旨,发扬“奋发蹈厉,庄敬自强”的民大精神,夯实基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增强办学实力与综合竞争力,奋力向国内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迈进。
贵州民族大学在哪里
贵州民族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贵州民族大学教务处 ***
贵州民族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贵州民族大学有几个校区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