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云南省农业系统副高级职称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公示
序号 单位 姓名 申报资格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 通海县水产工作站 刘开润 高级农艺师
2 通海县水产工作站 张映芬 高级农艺师
3 通海县植保植检站 陈宝红 高级农艺师
4 通海县植保植检站 张立松 高级农艺师
5 通海县种子管理站 代丽娅 高级农艺师
6 通海县种子管理站 王兆明 高级农艺师
7 通海县种子管理站 马云珠 高级农艺师
8 通海县种子管理站 陈孝华 高级农艺师
9 通海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李清云 高级农艺师
10 通海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张 爱 高级农艺师
11 新平县平甸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刘 云 高级农艺师
12 新平县平掌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徐绍刚 高级农艺师
13 新平县古城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罗绍晖 高级农艺师
14 江川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张本金 高级农艺师
15 江川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张竹林 高级农艺师
16 江川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郭有福 高级农艺师
17 江川县种子管理站 周开兴 高级农艺师
18 江川县种子管理站 杨逢贵 高级农艺师
19 江川县植保植检站 普留寿 高级农艺师
20 江川县植保植检站 李 彦 高级农艺师
21 江川县路居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杨怀芳 高级农艺师
22 江川县九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张二明 高级农艺师
23 华宁县植保植检站 李美玲 高级农艺师
24 华宁县种籽管理站 段建保 高级农艺师
25 华宁县种籽管理站 潘学清 高级农艺师
26 华宁县华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普玉萍 高级农艺师
27 华宁县青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任家良 高级农艺师
28 红塔区种子管理站 向会仙 高级农艺师
29 红塔区种子管理站 矣 勇 高级农艺师
30 红塔区玉兴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卢云华 高级农艺师
31 红塔区高仓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沈继文 高级农艺师
32 红塔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原祖林 高级农艺师
33 红塔区植保植检站 王春福 高级农艺师
34 红塔区水产工作站 潘家有 高级农艺师
35 红塔区玉带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李继红 高级农艺师
36 红塔区玉带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景正平 高级农艺师
37 红塔区玉带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沙开忠 高级农艺师
38 红塔区研和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苏建云 高级农艺师
39 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盛云芳 高级农艺师
40 红塔区大营街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代会琼 高级农艺师
41 红塔区凤凰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徐云华 高级农艺师
42 澄江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詹志翔 高级农艺师
43 澄江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赵 铮 高级农艺师
44 澄江县种子管理站 钱丽萍 高级农艺师
45 澄江县种子管理站 张茂君 高级农艺师
46 澄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施红珍 高级农艺师
47 澄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李成春 高级农艺师
48 澄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申文智 高级农艺师
49 元江县羊街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许阿雄 高级农艺师
50 元江县植保植检站 杨美芳 高级农艺师
51 元江县甘庄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杨 琴 高级农艺师
52 元江县经济作物工作站 杨丽华 高级农艺师
53 元江县种子管理站 胡百生 高级农艺师
54 元江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钟丽华 高级农艺师
55 易门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汤黎虹 高级农艺师
56 易门县绿汁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柳 若 高级农艺师
57 易门县龙泉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杨义康 高级农艺师
58 易门县铜厂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周建华 高级农艺师
59 易门县铜厂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吴丽琼 高级农艺师
60 易门县种子管理站 李成顺 高级农艺师
61 易门县种子管理站 沈为频 高级农艺师
62 易门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马荣晋 高级农艺师
63 易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李明芳 高级农艺师
64 易门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武广全 高级农艺师
65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陈桂芬 高级农艺师
66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张翠萍 高级农艺师
67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沈祥宏 高级农艺师
68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段永华 高级农艺师
69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张子伟 高级农艺师
70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袁丽华 高级农艺师
71 玉溪市种子管理站 褚惠琼 高级农艺师
72 玉溪市植保植检站 王田珍 高级农艺师
73 玉溪市水产工作站 梁用本 高级农艺师
74 玉溪市水产工作站 刘 蓉 高级农艺师
75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玉溪市分校 黄莲英 高级农艺师
76 元江县羊街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龙才沙 高级农艺师
77 澄江县种子管理站 郭 斌 高级农艺师
78 红塔区土壤肥料工作站 王丽敏 高级农艺师
79 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罗荣华 高级农艺师
80 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李德全 高级农艺师
81 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袁祝芬 高级农艺师
82 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伍正容 高级农艺师
83 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刘家福 高级农艺师
84 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董远林 高级农艺师
85 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张明先 高级农艺师
86 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礼彩 高级农艺师
87 昭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杨正碧 高级农艺师
88 昭阳区种子管理站 卯昌元 高级农艺师
89 昭阳区种子管理站 陈千良 高级农艺师
90 昭阳区种子管理站 夏文麟 高级农艺师
91 昭阳区园艺技术推广所 周云川 高级农艺师
92 昭阳区园艺技术推广所 崔世珍 高级农艺师
93 昭阳区乐居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温元灿 高级农艺师
94 昭阳区太平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刘家顺 高级农艺师
95 昭阳区盘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狄永国 高级农艺师
96 昭阳区守望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张文平 高级农艺师
97 昭阳区凤凰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李晓良 高级农艺师
98 昭阳区小龙洞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周应兵 高级农艺师
99 昭阳区洒渔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秦 梦 高级农艺师
100 昭阳区渔业站 蒋德恩 高级农艺师
101 鲁甸县种子管理站 李兴伟 高级农艺师
102 鲁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黄恩荣 高级农艺师
103 鲁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李明凤 高级农艺师
104 鲁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周 剑 高级农艺师
105 鲁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陈 兴 高级农艺师
106 鲁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祖 蓉 高级农艺师
107 鲁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赵 静 高级农艺师
108 鲁甸县文屏镇农技站 孔令相 高级农艺师
109 鲁甸县龙头山镇农技站 冯文权 高级农艺师
110 鲁甸县水磨镇农技站 刘 飞 高级农艺师
111 鲁甸县龙头山镇农技站 管彦荣 高级农艺师
112 鲁甸县小寨镇农技站 李云万 高级农艺师
113 鲁甸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徐家惠 高级农艺师
114 鲁甸县梭山镇农技站 徐国朝 高级农艺师
115 巧家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田兴富 高级农艺师
116 巧家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陈其荣 高级农艺师
117 巧家县种子管理站 王正亮 高级农艺师
118 巧家县农业环境监测站 魏 茂 高级农艺师
119 巧家县药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刘明芬 高级农艺师
120 巧家县白鹤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袁家明 高级农艺师
121 巧家县白鹤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邱尚忠 高级农艺师
122 巧家蒙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林吉慧 高级农艺师
123 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贾德凤 高级农艺师
124 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苏世强 高级农艺师
125 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刘云奎 高级农艺师
126 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孙云萍 高级农艺师
127 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 红 高级农艺师
128 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罗兴琴 高级农艺师
129 盐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林安松 高级农艺师
130 盐津县种子管理站 胡 洋 高级农艺师
131 盐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梁 波 高级农艺师
132 盐津县盐井镇农业综合站 何培秋 高级农艺师
133 盐津县普洱镇农业综合站 闫世友 高级农艺师
134 盐津县普洱镇农业综合站 杨美恒 高级农艺师
135 盐津县兴隆乡农业综合站 王华章 高级农艺师
136 大关县植保植检站 李启州 高级农艺师
137 大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周世祥 高级农艺师
138 大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罗贤成 高级农艺师
139 大关县翠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孙安凤 高级农艺师
140 大关县玉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艾富琳 高级农艺师
141 大关县天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张贤强 高级农艺师
142 永善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马各富 高级农艺师
143 永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赵国洪 高级农艺师
144 永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郑明芬 高级农艺师
145 永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孙碧仙 高级农艺师
146 永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昌琴 高级农艺师
147 永善县植保植检站 王家华 高级农艺师
148 永善县溪洛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龙远芬 高级农艺师
149 永善县莲峰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殷举贵 高级农艺师
150 绥江县南岸镇农技站 赵旭香 高级农艺师
151 绥江县新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严仕元 高级农艺师
152 绥江县中城镇农技站 柯继荣 高级农艺师
153 绥江县蚕桑服务站 方成根 高级农艺师
154 绥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陈乾昭 高级农艺师
155 绥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黄德银 高级农艺师
156 绥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 丁家春 高级农艺师
157 镇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兰庆隆 高级农艺师
158 镇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郑绍阳 高级农艺师
159 镇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郑祖万 高级农艺师
160 镇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刘静先 高级农艺师
161 镇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汪继聪 高级农艺师
162 镇雄县植保植检站 涂云超 高级农艺师
163 镇雄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何宣会 高级农艺师
164 镇雄县种子管理站 郑明语 高级农艺师
165 镇雄县经作站 成 春 高级农艺师
166 彝良县植保植检站 阳 莉 高级农艺师
167 彝良县植保植检站 余 曲 高级农艺师
168 彝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钟易梅 高级农艺师
169 彝良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潘忠芬 高级农艺师
170 彝良县蚕桑站 余忠国 高级农艺师
171 彝良县种子管理站 李 琳 高级农艺师
172 彝良县龙街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刘家明 高级农艺师
173 彝良县小草坝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赵英云 高级农艺师
174 威信县种子管理站 杨永鸿 高级农艺师
175 水富县植保植检站 郭祥川 高级农艺师
176 水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杨华容 高级农艺师
177 水富县植保植检站 郑衍真 高级农艺师
178 水富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高启辉 高级农艺师
179 水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李祥明 高级农艺师
180 水富县云富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周代恩 高级农艺师
181 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秦明亮 高级农艺师
182 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许明高 高级农艺师
183 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李启菊 高级农艺师
184 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张清凤 高级农艺师
185 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蔡荣靖 高级农艺师
我想问一下云南省楚雄州中小学副高级职称评审结果公示可以查询了吗?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结果会之一时间反馈到学校,学校必须按照规定公示15天,没有异议后才是最终结果。如果学校还没有公示,那就继续耐心等待。如果评职称需要发表论文,记得最少提前半年安排,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2年贵州省职称评审新规定
一、申报评审(含以考代评)安排
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全面推行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应用有关事项的通知》(黔人社通〔2022〕80号)的安排,今年全省工程系列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含社会化、自主评审、以考代评)于8月1日起依托职称评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开展。
(一)信息系统账号创建。账号创建办法按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全面推行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应用有关事项的通知》(黔人社通〔2022〕80号)执行。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本辖区内行业主管部门创建账号,各行业主管部门为下属或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创建账号,企事业单位为本单位申报人员创建账号。
(二)按时完成2021年度评审结果备案。全省工程系列各评审委员会(含自主评审单位)应于6月20日前完成2021年度评审结果备案。各级人社部门要在6月24日前对所备案评委会2021年度结果备案情况进行检查。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021年度评审结果备案的,信息系统对其2022年度工作不再受理。
(三)评委会通知发布及申报人材料提交。各地各评委会组建单位应于工程系列申报启动日(2022年8月1日)30日前发布工作通知,明确评委会接收材料截至时间等具体事项,细化申报材料上传要求,非必要不再收取纸质申报材料。(申报材料上传要求详见附件1)
全省工程系列职称个人申报(含社会化评审、自主评审、以考代评)入口8月1日8:00开启至8月5日17:00关闭。申报人从7月1日起即可登录信息系统维护本人信息、上传申报资料,提前为提交申报资料做好准备,在申报入口关闭前及时点击“申报”按钮提交申报材料。申报信息一经提交不能自行变更。(申报相关流程参见附件3)
(四)用人单位资格审查及材料流转。用人单位须认真对照评审条件审查申报人员资格,对符合申报条件推荐送评(报考)的,以适当方式在用人单位和在信息系统内公示5个工作日,于10日内(8月16日前)完成公示后,上传相关文件往上一级流转节点推送。各流转节点接收材料后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和往上一级推送工作,确保申报人材料在评委会收取截止日前推送到位。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推送,导致申报人材料不能及时送评(报考)的,责任由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推送的单位承担。(申报相关流程参见附件3)
(五)建筑类专业中初级考试报名。2022年建筑类专业中初级职称评审继续实行“以考代评”,考生在工程系列统一申报时间内在信息系统完成申报,评审类型选择为“以考代评”,经资格审查合格后在“贵州省人事考试信息网”上缴费,参加考试。考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六)委托评审。各地不具备开评条件的专业,通过信息系统按程序委托省级评审组织评审。中央在黔单位人员需在我省评审的,由中央在黔单位出具委托函,报省人社厅创建账号。外省人员需在我省评审的,按国家有关规定,由单位上级人社部门出具委托函,报我省同级人社部门按程序创建账号。
(七)评审费收取。职称评审费收取方式及缴纳时间由各评委会组建单位自行确定,申报人未在系统中提交申报材料的,不得收取其评审费。
(八)职称评审结果确认及存档。从2022年起,职称评审通过结果不再采取纸质评审表形式确认。评审结果备案完成后,评委会组建单位在信息系统中生成“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通过确认单(样表)”(见附件2),下载打印盖章(一式三份),由用人单位或申报人本人领取,经用人单位盖章确认后存入个人档案。
(九)完成时限。工程系列全部评审工作应于12月31日前完成,不得跨年评审。
二、申报、评审条件
(一)按照分类评价要求,工程系列中已出台专业(行业)评审条件的,由各相应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评委会组建单位在各自年度工作通知中明确评审条件适用要求。
(二)申报人以行业协会、学会等非 *** 奖项作为业绩申报的,须提供据以获奖的相关支撑材料。其据以获奖的业绩或学术成果不得低于评审条件规定的同类业绩、学术要求。
(三)申报工程系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基层评审认定人员,按照《关于规范基层事业单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认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黔人社厅通〔2015〕153 号)和工程系列相关专业申报评审条件等有关规定执行。
(四)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申报人业绩水平、创新能力、实际贡献,认真落实正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代表论文送审制。
三、职称与职业资格制度街接有关事项
根据《2021年版贵州省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目录》(黔人社通〔2021〕64号),在工程领域,取得不分级别或一级准入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可直接申报工程系列相应专业副高级职称;取得二级准入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可直接申报工程系列相应专业中级职称。以准入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申报职称的,其业绩成果和学术成果应为获该资格后取得。
四、继续教育学时及相关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每年继续教育学时累计应不少于90学时(在基层和民营经济组织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不少于45学时),其中,专业科目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
今年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继续以“乡村振兴战略”“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诚信体系建设”为重点,专业技术人员可在“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平台”()选择其一学习、测试。2021年度已完成学习的可不再测试,所缺课时由专业科目学时补充。
五、组织实施
(一)各专业评委会组建单位应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发布年度工作通知,对评审具体事宜进行部署,在规定的各环节截至时间前尽早实施完成。各评委会组建单位要高度重视,安排专人熟悉职称申报评审工作法规政策、业务,掌握信息系统流程,确保评审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二)各用人单位、申报人在申报评审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单位公示、申报人和推荐单位承诺制度,未按要求公示和签署承诺书的申报人和单位,其申报材料不予受理。各用人单位要对申报人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严格审核。申报人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经调查核实的,从认定之日起记入信息系统诚信档案库,3年内不得申报,政策性审查通过的取消参评资格,评审通过的取消任职资格。并根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申报人员及推荐、审核单位责任。
(三)各评委会组建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申报材料的政策性审查工作,依法依规打击、惩戒职称申报中的失信行为。
各评委会组建单位开展评审前,须组织参评专家学习职称评审政策法规和评审条件,指导督促评审专家切实尽职履责,围绕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业绩贡献、创新价值等,认真审阅讨论、拟制答辩题目、撰写评价意见。专家评价意见不得简单照搬政策性审查意见,须具体、明确、言之有物。
各评委会在评审会议投票表决完成后,须及时将评委会表决表(评审结果)下载打印,由实到投票委员逐一签名并妥善归档保存。
(四)工程系列“绿色通道”专项职称评审、基层副高级认定可一并组织实施。
(五)2022年申报人员任职年限(聘任时间)终算时间为2022年12月31日。12月31日前达到退休年龄,未经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部门批准延聘(延退)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参加评审。
六、评审结果备案
(一)评委会组建单位应在任职资格文件印发后5个工作日内,将组建本次评委会通知、评审结果公示名单、公示情况说明、任职资格文件、评审工作报告、评委会表决表(评委签字),通过信息系统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二)各级人社部门应及时、认真做好评委会评审结果备案工作。对不符合备案要求的及时驳回并填写理由。对备案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与评委会组建单位沟通,依据相关规定进行核查,经核实存在问题的要督促其整改落实。
其他本通知未提及的有关职称政策,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