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职称申报材料作假,这样的老师还配为人师吗?
近日,江苏盐城市阜宁县某初级中学2019年高级职称评审申报材料被派驻的纪检监察组查出大面积弄虚作假,共通报了该校15位参评高级职称的教师所提供的虚假材料。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这些教师提供的虚假的高级职称参评材料主要集中在公开课造假,乡村支教造假以及班主任经历造假,这三个方面也是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评审的硬件条件。高级职称评审中的弄虚作假一直存在,但像该校这样实属罕见!
当过教师的都知道,高级职称指标稀缺,很多学校几年都没有一个指标,这所学校由于弄虚作假一下子浪费12个指标,着实令人惋惜。说实话,看到这样的新闻一点也不意外,因为职称评审材料造假,这可能是公开的秘密了,这12个老师被查只能是自认倒霉了。
这假不算假,有网友吐槽有些人自从进学校就没代过一节课,没站过一天讲台,却拿了一大推的优质课,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年终考核年年优秀;连句完整话都说不了,却有优秀论文和省市级课题结题证书,这些才是真正的造假!
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然而上面评职称偏要各种比赛获奖、论文获奖、考核优秀等等。老师们教学上踏实实干不行,要写论文搞比赛拿奖项才行。把一个差学生带进步不如培养一个好学生拿大奖,一般的学生和差学生把老师累死也见不到奖项,谁还管。
教师评职称不以教学工作为主,而是什么公开课、获奖证书、科研论文等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设置障碍,岂不知,这些东西往往是一线教师没时间去做的,反倒是教辅人员多,真是舍本逐末,苦了一线教师。
教师职称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然而现行职称制度却把教师引导到一条不能安心教学的路上,大家争先恐后地参加比赛、发表论文,目标就是比别人早点评上职称。
专业技术职称申报材料做假有什么后果
职称弄虚作假被通报,三年内不得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
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产生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与聘任岗位相分离的需要,即“评聘分离”,职称的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聘任的岗位称之为“专业技术职务”,简称职务;而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则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来标识,简称职称。
职称系列及级别
根据现行的制度,职称按不同的系列去划分种类,如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中小学教师系列、卫生系列等。
职称的级别一般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四个级别。有部分系列初级可分设为助理级和员级。原来只有部份系列设有正高级,部份系列不设正高级。
2017年1月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在部分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未设置正高级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共涉及中小学教师、工程、经济、会计、统计等11个系列。
评职称作假的可以举报吗
可以的,1、申报人员应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属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或被举报,并经查属实,取消参评资格,三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并视其情节轻重,追究相应责任。 2、申报人员不得将自己的评审简表或其他申报材料亲自或委托他人递交给学校职称评审推荐专家库成员。职称申报期间,严禁个人或单位向职称评审推荐专家库成员通过发短信、打 *** 、当面拜访、送材料等方式干扰职称评审工作,一经发现或被举报,并经查属实,取消参评资格,三年内不得参评。 3、学校各单位对申报人员提供的申报材料要严格把关,相关职能部门对申报人员的工作量和提交材料要进行认真审核。对在审核、推荐工作中违反政策规定,不坚持原则和标准,为申报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单位或个人,一经发现或被举报,并经查属实,要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的责任。 4、评审推荐委员会成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接受申报人任何形式的贿赂,不得参与申报人安排的任何吃请。 5、评审推荐委员会成员在其本人或亲属参评职称时,其本人应主动申请回避或被告之回避。 6、评审推荐委员会成员如有违反评审工作纪律,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不正当活动,谋取私利的,一经发现或被举报,并经查属实,取消其评委资格,禁止其再参加各类推荐评审工作;情节严重者,追究相应责任。 7、学校纪委和人事处对推荐评审工作全程监督,并及时受理有关职称评审的 *** 举报。凡实名提供确凿证据(文字、图片及音像等)的举报,一律进行严肃调查处理
举报职称申报造假
这是近年来比较突出贵州申报职称提供虚假材料的问题贵州申报职称提供虚假材料,很多地方都有相关贵州申报职称提供虚假材料的文件法规贵州申报职称提供虚假材料,但仍然无法完全杜绝。当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确有证据,你可以向职评委或者该职评委的上级主管纪委进行举报,一般都会有举报 *** 或者信箱。祝你好运,下面是一个工作纪律的文件,供参考。咱不能口说无凭不是。
附件——某职评委发布的严肃职称评审的工作纪律
1、申报人员应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属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或被举报,并经查属实,取消参评资格,三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并视其情节轻重,追究相应责任。
2、申报人员不得将自己的评审简表或其他申报材料亲自或委托他人递交给学校职称评审推荐专家库成员。职称申报期间,严禁个人或单位向职称评审推荐专家库成员通过发短信、打 *** 、当面拜访、送材料等方式干扰职称评审工作,一经发现或被举报,并经查属实,取消参评资格,三年内不得参评。
3、学校各单位对申报人员提供的申报材料要严格把关,相关职能部门对申报人员的工作量和提交材料要进行认真审核。对在审核、推荐工作中违反政策规定,不坚持原则和标准,为申报人员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单位或个人,一经发现或被举报,并经查属实,要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责任人的责任。
4、评审推荐委员会成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接受申报人任何形式的贿赂,不得参与申报人安排的任何吃请。
5、评审推荐委员会成员在其本人或亲属参评职称时,其本人应主动申请回避或被告之回避。
6、评审推荐委员会成员如有违反评审工作纪律,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不正当活动,谋取私利的,一经发现或被举报,并经查属实,取消其评委资格,禁止其再参加各类推荐评审工作;情节严重者,追究相应责任。
7、学校纪委和人事处对推荐评审工作全程监督,并及时受理有关职称评审的 *** 举报。凡实名提供确凿证据(文字、图片及音像等)的举报,一律进行严肃调查处理。
教师评职称材料造假怎么查
职称评审的流程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员审核贵州申报职称提供虚假材料,都是很严格的贵州申报职称提供虚假材料,工作人员一般都会认真核实贵州申报职称提供虚假材料,所以千万不要想着用假的资料来通过职称评审,必不可能通过的。一经发现查实,不受理其评审或撤销其评审通过的专业技术资格,收回资格证,并在两年内不得申报评审,同时构建联合惩戒机制,将失信人员失信情况记入诚信档案,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三十四条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五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十六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做职称假材料的教育局工作人员会怎么处理?
在职称评审中材料造假的工作人员会按照有关政策严肃处理。一般教育部门通报贵州申报职称提供虚假材料,同时规定3年内不得参加职称评审贵州申报职称提供虚假材料,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追究法律责任。
评论已关闭!